香辛料是指一类具有芳香和辛香等典型风味的天然机物性制品,是对可广泛用于食品调味物质的统称。他们或具有强烈的香气,或具有刺激性的味道,可增加食物风味,提高食欲,利于消化等作用。现在通常所指的香辛料多数是香料植物的干燥物,从20世纪初才开始,人们发现香辛料能够赋予食物特殊的风味、味感等,很多香辛料有抗菌防腐作用,同时还有特殊生理药理作用。
香辛料在食品中起调香、调味、掩盖异味、抑臭、赋予辣味及着色等作用, 改善食品的色香味,从而增进人们的食欲。川菜中的各类火锅、卤菜等由于使用了不同的香辛料,使其行成了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美食。
香辛料用作烹调菜肴,不仅可以祛除原料本身的部分腥膻臊等异味,还能增强菜肴的香味,许多菜肴本身是没有滋味,香辛料可以增加菜肴本身的滋味。
香辛料使用方便,下面我为大家罗列一些天然香辛料在肉制品中的使用原则:
1.辛香料本身会有少许异味和苦味,使用之前,芳香类的可以用清水泡制一会,苦香类的用白酒浸泡,不可泡制太久。
2.香料使用时一定要控制量,尤其是丁香、荜拨这些过量产生药味严重的辛香料,一定要控制。
3.如果香料配的寒凉的居多,则需配上荜博和胡椒等温热香辛料。
4.如果香料配的辛热的居多,则需配上罗汉果和甘草等败火香辛料。
5.不同食材放置不同的香料,如牛肉适合用小茴香和桂皮;羊肉适合用胡椒、肉豆蔻、众香子、丁香、肉桂、鼠尾草、月桂、姜、香菜;鸡肉适合芥菜、欧齐、黄蒿、茴香、水类的要用肉豆蔻和香叶、猪肉适合用胡椒、肉豆蔻、众香子、丁香、月桂、百里香、鼠尾草、芹菜子、洋葱、大蒜。
6.还有芳香类和苦香类的要学会搭配,不能随便一包料丢进去卤,芳香类的料一般会比苦香的多一点。
7.有些脂溶性的香料如:薄荷、紫苏,都需要用油炒制才可以出香味,但是要用小火,低油温炒制,不然会糊,炒制时,香料顺序也很重要,比如出香慢的要先炒制(草果、八角),出香快的最后炒制(香茅草、孜然),颗粒大的要比颗粒小的先放,颗粒太大的敲碎了再进行炒制。
8.内脏的香料,由于内脏腥臭味比较重,多投放去腥、臊、臭、膻的香料,如肉豆蔻、草果、山奈、丁香、白芷、砂仁、荜菝等辛香料,以达到去异增香。
9.对豆香味的食材,我们尽量少用香辛料,免得压住了食材本身的味道,以达到增香的目的即可。
10.卤料包不可一直放在卤水中,一般煮50分钟就要捞出来。
在烹调过程中,香辛料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,往往是组合起来,发挥协同作战的作用。每一种原料,都有特别的滋味,互不融合;在烹调时,多种原料混合加热,各种原料的香气,互相渗透、互相“扩散”、互相融合、互相影响,将原料中的一些腥膻异味和调料的单一味转变为复合美味,从而促进食欲。
香辛料应用五大注意
1、不能滥用
要根据原料特点,使用的目的,选用适当的香辛料,以获得最佳效果。如,要脱臭、矫味,则必须使用大蒜、葱类、肉桂、小茴香、胡椒、生姜等,其中大蒜和葱类并用的效果最好,而且应以葱味略盖过蒜味为佳。注意大蒜香味独特,应根据消费者的习惯,确定是否添加及添加量。
2、不能过量
如肉豆蔻、甘草,使用量过大会产生涩味和苦味;月桂叶、肉桂等多了会产生苦味;丁香过多会产生刺激味,抑制其它香辛料的香味;百里香、月桂叶、紫苏叶、莳萝籽使用过量会产生药味等等;
3、区别风味
设计复合香辛料时,应仔细区分每种香辛料的风味,如辣味的香辛料有姜、蒜、辣椒、胡椒、芥子、辣根、花椒等,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风味,干辣、青辣、冲辣、酸辣、麻辣、蒜辣,差距很大。运用最常见的葱姜蒜,加上辣椒、花椒、胡椒,不同比例,不同产地,不同的人能做出无数种味道。就算一味辣椒,不同的品种,辣度、风味都不同,成都朝天椒属于高辣度,味香浓,籽醇香,爱吃辣的客人喜欢,外地客人就接受不了;益都红椒属低辣度的,香浓,色泽好,大部分人都能接受,嗜辣者会感到不满足;鸡泽羊角椒是中辣度的,肉厚、油多、籽香;二斤条辣椒,口味香,不干辣;云南小米椒,色红亮泽,辣度高;湖南红尖椒,肉薄,椒香味浓,辣味足;美人椒,有辣香,还有清香。
4、同类互换
香辛料只要成分相类似,使用时可以互相调换。如要增香时,可选用大茴香、肉桂、小豆蔻、丁香、芫荽、莳萝、茴香、肉豆蔻、芹菜、紫苏叶、罗勒、芥子等。其中大茴香与小茴香,豆蔻与肉桂等同类香辛料,功能相近,可以相互替代;但是有些香辛料特性鲜明,就不能用其它品种调换,如紫苏叶、麝香草、芥子、芹菜等。
5、搭配使用
根据香辛料不同的赋香作用和功能,可配制组合各种香辛调味料。两种以上香辛料混合使用,可以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,产生较理想、更柔和的综合效果。有的香辛料以味道为主,有的香、味兼具,有的以香味为主,通常将这三类香辛料按6:3:1的比例混合使用,以对菜品起到助香、助色、助味的作用。